近年来,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农产品贸易的日益活跃,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交易量、持仓量等关键指标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,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,通过套期保值等操作锁定成本、规避风险。在昨天举行的“第18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(衍生品)大会”油脂油料论坛上,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大豆油料供需格局、期货工具运用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。
多措并举深化油脂油料产业服务
当前,国内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呈现稳健发展态势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产业客户的广泛参与为市场增添了活力,各期货品种的功能逐步得到有效发挥。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度,做好产业服务,国内相关期货交易所开展了诸多工作。
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,今年以来,大商所按照中国证监会的部署,围绕期货市场提质增效、促进市场功能发挥,在服务油脂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耕:一是贴近产业需求,持续优化合约规则制度。二是扎根产业,不断开拓市场培育新模式,深化对实体经济的个性化精准服务。三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,不断扩大油脂油料板块价格影响力。四是场内外、期现货融合发展,将期现结合业务做深做实。五是健全完善风险防控,始终把市场稳定运行放在突出位置。
“下一步,大商所将持续努力打造更加透明、高效和稳定的油脂油料期货市场。”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在会上表示,一是持续扩大大豆定价影响力,继续争取进口大豆参与实物交割的支持政策,优化完善黄大豆2号合约规则,进一步促进黄大豆2号期货功能发挥。二是继续深化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培育,加强与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合作,大力实施“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专项工程”,增强会员期货公司的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,更好发挥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定价能力。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,进一步拓宽对外合作开放渠道,深化同境外期货交易所合作,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境内期货交易,推动更多境内外企业在现货贸易中利用期货价格定价,加强国际贸易中期现货市场的互联互通。四是不断探索期现结合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模式,做好油脂油料期转现业务模式的推广复制,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差贸易联动点价,加强与期货交割仓库在期现结合业务上的对接合作,探索协商机制在期货交割、协议交收等环节的应用。此外,将继续研究大豆套利指令的应用,使产业参与更加便捷高效;优化交割系统,运用智能监管确保交割安全。
郑商所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郭淑华在会上表示,油脂油料是我国参与全球商品定价的重要板块,郑商所高度重视该板块的建设和发展,2007年至2021年先后推出了菜籽油、菜籽粕、花生期货等品种,并陆续上市了菜籽粕、菜籽油、花生期权。2021年,郑商所将原产于加拿大和阿联酋的菜粕首次纳入交割品范围,便利了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。2023年,中国证监会批准菜籽油、菜籽粕、花生期货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对外开放,进一步推动了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。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郑商所始终牢记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,持续推进包括油脂油料品种在内的产业开发服务工作。未来,郑商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秉承开放、合作、共赢的国际化理念,努力将郑商所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衍生品交易所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芝商所执行总监及亚太区农产品业务负责人NelsonLow介绍,当前,大豆压榨量随着大豆产量的增加而上升,这种增长同时也体现在大豆和棕榈油的衍生品市场中。“对期权的应用越来越多,成为交易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。据统计,亚太地区期权使用率从5年前的1.3%增长到现在的超过3%。从2011年开始,我们推出了两款产品——新作物的短期期权和周度期权,这两种期权主要是管理不同产业客户的风险。新作物期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管理价格风险,主要适用于那些新的作物。周度期权主要是对冲相关作物报告及天气预报带来的短期价格风险。”NelsonLow说,未来芝商所会持续以企业客户为中心进行创新,帮助客户解决痛点,如推出更多期权创新产品。
全球大豆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
记者在会上了解到,当前全球大豆市场复杂多变,2024/2025年度全球大豆主产国产量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,将给压榨行业带来巨大挑战。基于此,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期货衍生品的运用,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趋势,积极应对市场变化。
“当前市场受到创纪录供应量的影响,全球将保持高库存状态。”路易达孚全球大豆业务负责人FranciscoMagnasco在会上表示,其中,美国和巴西大豆总产量同比增加2100万吨,创下历史新高。第三大主产国阿根廷方面,现在对产量作出展望还为时尚早,但预计产量处于中性水平(3~3.1吨/公顷),再加上2025年2月可能出现的大量结转,新作物年度的总供应量将接近创纪录水平。
“近年来,出口目的地的压榨能力大幅提高,需求复苏可能会更加强劲,特别是在有一定压榨利润的情况下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需求复苏还不足以消化三个主要产地的巨大产量。”FranciscoMagnasco说,长期来看,中国需求增长有所放缓,而原产地的出口潜力继续强劲增长,如果中国市场不能产生更多的需求,2025年大豆市场将很难在供需之间找到平衡。
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“我们注意到,当前国内大豆压榨产能持续扩张,过剩现象长期维持。”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晖在会上表示,按剔除长期闲置产能统计,近10年来,国内大豆压榨年产能由1.2亿吨增至1.4亿吨,增幅为16.7%,但油厂平均开机率常年仅在55%~70%之间,效率不高,大量产能空置,导致行业整体难以获得持续的工业利润,经营业绩波动较大。此外,国内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虽然有所下降,但仍然保持在80%以上。大豆装卸港效率偶发延宕,内陆运输和跨越大洋的长途海运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基于此,王朝晖认为,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未来仍将面临产能严重过剩、需求增速放缓、原料进口依赖程度高等问题,低迷的工业利润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极大挑战。
供应过剩的背景下,应该如何解决困境?王朝晖表示,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状况,企业应当严守风险管理红线,深度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,同时积极应用期权等工具,创新交易模式,提升套保效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期现结合已经成为油脂油料行业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式,做好套期保值不仅是经营和行业自身特点的要求,更是企业经营者管理风险、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。
“大豆压榨企业成长于高度开放、快速发展的时代,应当树立‘面向未来’的积极心态,拥抱时代和行业新的发展方问,勇于创新,做到永葆活力、基业长青。”王朝晖最后说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。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请您在阅读时仅作参考。